拜年
2020-02-05 12:08:03 作者:刘世存 来源: 文字大小:[][][]

   一年一度、春节团圆。古往今来、亲情无限……要说团圆、应在年年的大年初一,从年初一开始、才“拜年”“拜大年”。
   向谁拜年?怎么样拜大年?年前、在回山东老家时,因我不会电脑、让人设计了一个双龙腾飞辉煌图案。放在网站和博客里,加上“龙年吉祥、万事如意”八个字。作为向祖国母亲拜年、向全国人民拜年、向海内外同胞拜年、向各行各业各位仁人友好拜大年的恭祝心愿。
 祖国统一、是全国各民族人民的共同心愿,国泰民安、是炎黄后裔的幸运如愿,繁荣富强、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祝愿。有国才有家、国安民自安;只有国泰民安、才能人人身安心安。才能达到家家团圆,才能在平平安安的环境中和谐圆满、创建如愿。
 拜年、是华夏千古的文明风俗,拜大年、形成中华民族的一年一度友好祝福风俗习惯。从幼时刚刚记事开始,在每一年的大年初一五更半夜起来、先烧香放炮给“祖先”磕头、给家神磕头、给老人磕头。早饭后、老人非要我跟着走东串西“拜年”。那时候、本村虽然户少人稀,可本家族大人多。本村有几户外姓人、还有邻近四个村本姓和外姓家、足够“拜半天”啦。到别人家拜年、还是老一套规矩:先给“神”磕头、后给“祖先”磕头、再给长辈人或上了年纪的人一一磕头。俗不俗的、年年如此,干不干的、年年必行。在年初一、凡在邻近十里二十里的外村落了户的“晚辈”人,还必须“回老家”,给老家老人“拜年”。那年头别说汽车、摩托车,十里八村连辆自行车都没有、惦着腿跑吧。我们山东人的民俗规矩大,可能是孔圣人给早就定下啦。过了每一年的年初一,从正月初二开始、走亲戚串门,人人形成了“磕头疯”:先到姑奶奶家拜年、那是父辈的姑家;后到姑姑家拜年、那是父辈的姊妹;再到姐妹家或亲近朋友家拜年。这中间、还必须硬加几项:凡是认干爹干妈的晚辈、年初一要到干爹干娘家拜年,亲近一家;凡是新婚的、年初二必须到岳父岳母家拜年;凡是有姥姥或舅父舅母的“外甥”,年初二 要先拜磕头、排在头一家……亲戚亲近、越走越近。小孩小时候,憬年下、盼年下(年下、就是过年)。能穿上像样的干净衣裳、能吃上几顿不挨饿的“好啥”……能见到常年见不到的亲戚、能知道邻近几个庄谁亲谁近、该称呼啥,……可是,要付出,要跟着老人屁股后磕头、要天天天的跑路子、累的腿疼;大有好处、多应些“小小”、“小娃”,多吃些家里常年少吃到的零食或……
 谁兴的?国有国法、没明文法定,硬是在我幼小的心里给牢牢记下。从刚刚记事,就知道“东院”、“西院”。我们家从曾祖开始归西院,隔墙、就是东院。那时候,祖父的众堂兄都是根据岁数排的一二三。共排七位,我祖父行四、多数人称“四爷”;东院里、是“六爷”家。据说当年、有的时候,仅东西两院、有126人同锅吃饭。后来、眼看不行啦,曾祖父老弟兄俩才商量商量分了家:谁种的地归谁,谁屋里的家具归谁家、定啦。分家不久,各院出了几个“烟鬼”、明吸暗当偷卖地。没过三二年,家业?败啦。谋生?各顾各吧。我们西院,父亲弟兄四个行四、我亲堂兄八个。在土改前,大伯、二伯都在江南安了家。土改时三伯家分了田地,我们家分了土地。都是贫农,多亏了几个“烟鬼”,把“地主”帽子吸跑啦。
 拜年?我爷爷兄弟两个、行大,爷有五个姐妹、共姊们七人。从我记事、大姑奶家前唐庄,一个表叔、膝下6个儿子、小的似我岁数。二姑奶家北张楼、四个表叔,还有个当了国民党县太爷、后来给“镇”啦;有个跑到台湾当了局长啦。三姑奶家南门,七个表叔;有的三四个儿子、各儿又四五个儿、咋认清这一大家。四姑奶家许郝庄、四五个表叔,离得远、少来往。五姑奶家东樊新庄,两三门子人、破落“地主”,迁民上东北了。拜年、近则十里、八里,远的二十几里土路。惦着腿跑吧。天不明吃早饭、跟着三伯父走亲戚,“拜年”。我还有两个奶奶的娘家、两个舅爷家;我还有三个姑妈家、还有姥姥舅家、姨家…… 家、家、家……大伯父因家穷、混出去的早。先在东北跟督军、后在福州给长子安家、后又在广州给次子安家。若不是祖父去世时回乡,我还没见过大伯一家人的面。二伯父全家在衡阳安家,二伯下世早、二伯母苦熬到五世同堂仙逝。三伯父、老实巴交的老农,成天只知道蛮干;拿两元钱上集、总舍不得花完。父亲、是个好问闲事的人,本家的事、四个庄上的喜丧事全问。习惯啦、责无旁贷!要说好问闲事习惯啦,还是责无旁贷真没办法。那年头、缺吃少穿、住陋行难。家里上述这些事、谁能替?庄上这些事、谁能横挑竖揽?“克已复礼”这字、不认得,老家老户、干不干的硬干!过了灾年,我有个三弟、又有两个妹妹。这五口人的家、要靠父母捞工分吃饭。父母将姥姥接到我们家,姥姥熬到五世同堂之后几年、年享97岁仙逝。……悠悠万事……悠悠万事……
 2000年之前,我是每逢初一、十五必须回家看看。从父亲仙逝之后,母亲现在八十有零、身安健在。常住我妹妹家;有时在我两个弟弟家里住上些时间。我有事常回家,没事、逢清明十月一还是要回家。人、活着是一种心情,由一种心情支配、作为砥柱。这几年逢年过节回趟老家,老人越来越少啦。串门啦家长里短的机会更少啦。东院里、还有个伯父伯母,我还有舅父舅母……排排号、该我到的我必到,责无旁贷;唉、有些老人,是不是怨“拜年”、给拜拜啦……去年年初一五更、我到了东院伯父家说起续家谱的事,他说他操不起这份心啦。让我操操心吧。好!我从初一五更跑到天黑,串了两三个庄的好操心人、我拿出钱来让他们干去。初一晚上、在家里聚聚,该怎么干、定下啦。家家“祖先楼子”小板板,连同各家原来的族谱、在文革初期都给一把火烧掉了。就这、从文革初至今“拜年”时,少磕了多少个头!不管怎样说吧,老习惯还是老习惯;姑舅亲、辈份亲。旧风俗、多少约束人。父母管教不了儿女时、舅能管下!国法家法、法无力时,族人过问!
 “拜年”、不止是老亲新亲礼尚往来,其宗旨是“听老人言”、啥事少走弯路少作难。老人言、亲人劝、旧俗压、民风管,有教无类、人要脸面。老人言、没恶意,世上有几家家长专教孩子打爹骂娘、干坏事的?……写到这、多少有点念古惜世之感,咋想到古有政权、神权、族权、夫权?唉、都啥年代啦,老脑筋、新事物。您看、现在有的人爹娘下世之后不用穿孝(服),带上个火柴盒似的黑布标“算啦”。拜年拜祖、民风民俗,庚寅年春、我写过一篇“清明”文章。咋还脱不清乡情乡土?拜年、仅仅一年一次,这仅仅一年一次、咋能“留住”?拜祖?一年一度、拜见老人长者,本乡本土;除夕晚上、到祖坟烧份纸,别忘了祖祖辈辈入土为安、生身“故土”……殡葬之际、清明节、七月十五、除夕晚上,人不念“鬼”、鬼念人……迷信啦?咋想着死去的先人、老人、生身养身的过世人。自古世人欠账还钱,故人鬼焉不讨“钱”?……都啥年代啦,出门进家、有车。就是车能开到院里、咋着开不进堂屋门。“老脑筋”、多长在五十年代之前生人头上。2000年之后、我衡阳的二伯父之子回山东老家时,年已八十多岁啦、老两口子还走“姥姥家”。虽儿女满堂,里孙、外孙、曾孙一大帮;孩子们要租车去、惹恼了我那堂兄,一个劲的骂不停!还是坚持步行到外庄“老娘舅家”走一趟……老传统、老毛病,仁性!竟然、那一次走老娘舅家,是毕生的“尾声”;到08年春天,老两口相继西去啦。……唉,别时容易见时难!两口子葬在衡阳某山上,江南增添了家族老乡……
 拜年、民风世俗,让人知老念故、念乡思俗。说多了“俗”、这俗话归根净俗……多少事、脑海里翻腾,多少事、历历在目……过了旧年是新年,新的一年里、这第一篇博文、仅作为焚香一柱:敬天敬地、敬先人先祖!祝国泰民安,祝各民族各家各户、如意吉祥!祝乡里乡亲年年幸福,祝高堂高寿、满堂发福!不思量、自难忘!泪如雨、雨倾注……

 

 

 

 

  

 

 

 

 

 

  更多精彩视频请访问:北京天道易存环境科学研究院官方网站:

 

 


  

 

  手机扫码观看视频更流畅:

 

学员风采

易坛轶闻
天干地支区分阴阳
福荫后人
老区谱写新篇
古墓引思
六州歌头
数的理质
天地人合之道
友情链接  
中华易学名师网 华夏聚焦新闻网 企业新闻网 易学培训 资讯中国 环球资讯网 热点聚焦网 华北网
教育热点网 和谐中国网 先锋网络 新华网 人民网 天道易存 职业易学家—刘世存 易学导师—刘世存
黄帝外经文化

 

人生基因官方网站 版权所有 1999-2012
备案鲁lcp10032233号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*768分辨率
地址:北京市朝阳区 Tel:刘世存老师:138 3704 3237     178 1903 2010    韦伟:150 9245 3743    刘明亮:137 8142 0823